国家图书馆的 电影收获 记录

 

主题与世界之间的对位与变奏

《万家灯火》中,沈浮以叙事蒙太奇等纯熟的电影语言,将类似一整部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幅极具震撼力的图像。

作品写婆媳之间夫妇之间和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的故事,让人看了感觉亲切、现实、自然。 沈浮受生活启发的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值得研究,都是一种知识,都可以作一种观察、表现和批判。曹禺说“从这个戏的编导上来说,是观察很深,非常人性,跟我们的人生经验相符合”,影片取得成功,得社会人生与时代生活之神韵,就与创作者的态度有关。深入观察生活,给予他很大的启发。影片取材朴素、真实,生活意味盎然,现实性很强,应该看作是创作者的一种观察生活洞悉人性的极高水平的标志。关于胡智清这个人物,编剧阳翰笙说:“他只是一个中下级的职员,他有向上爬的天真的梦想,性格非常软弱。他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物,根本没有想在这个人物身上放一点革命的气息进去,而且一家人全是一般的小市民而已,像这样的家庭因而也闹出了这样的悲剧。因此我们所表现的是把他当成小市民阶层的人物来写,而最后他自己又把他自己否定了的。”沈浮则也谈到过他对这样的人物细节的熟悉,但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洞察实际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现实感或历史感,也就是说他对这样的人物的处理与思考是更多地基于普遍性的东西之上的:“我们之所以写胡智清,简而言之,是因为目前社会上胡智清这样的人太多。我们之在《万家灯火》里来否定他,也只是想在他们走错了的路上,牵一牵他们的衣角,指给他们一个方向而已。因为我们觉得今天的胡智清群是值得同情的,而且他们也是种力量。” 沉入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时代以及平凡小人物在这个时代的处境的洞察,超出了同时代人的理解力,显示影片主创者超越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拘限,而达至对理性和理性之外的现实的强大因素的犀利无情的分析和把握。反复观看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占着辉煌的一页的影片,你会感觉到这一点。

《万家灯火》写生活生存的危机其实更是一种精神危机。胡智清对母亲孝,和妻子感情也很好,但在她们的矛盾发生时却感到左右为难。失业了,变成了边缘人群。他觉得生命是一种脆弱的不安全的原生的东西。表现在银幕上,就是人物特别恍惚的神情与感觉。 影片写出要向有钱人借钱,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向资本家找朋友。应该向老百姓找朋友,真正帮助人的是老百姓。这个主题,让人感觉到了沈浮的“高傲之处”(郑振铎语)。当时有评论指出: 知识分子在今天他所要寻求的,不仅是为了吃得饱穿得暖,和在忍辱的夹缝里布置一种欺骗自己的存在;最主要的是,应该怎样以一种新人的姿态,突破这种不生不死的生活,摆脱旧思想所给予的精神重压,而像燃烧的火炬似的,向苦难,向迫害猛扑过去,使生命发展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向艺术要求的,并不排斥那些表现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他的思想的作品,问题是,不应该以自然主义的客观的描绘手法,去表现他们正在依从着的生活现象,而必须把握住这一生活的本质,和贯穿他们全部生活的思想体系,并且要指出来他所应该否定的和他所应该肯定的到底是什么。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2 Responses to 国家图书馆的 电影收获 记录

  1. Tori说道:

    你终于更新了!快有半年啦~:)还是文艺女青年的style,嘿嘿!

  2. Tara说道:

    嘻嘻,很少内心暗涌的码字心情了嘛,干脆就空着。

留下评论